跳转至

外部排序(External Sorting)

约 1912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

大部分排序算法都依赖于内存可以直接寻址的特性,但是如果数据输入在磁带上,由于磁带只能被顺序访问,所以适合用于外部排序的排序算法是归并排序。

简单做法

Image title
简单做法

假设一开始数据存在磁带\(T_1\)上,外部内存容量是3,则依次读取3个数据为一组,交替放在磁带\(T_2\)\(T_3\)上,然后按对应归并\(T_2\)\(T_3\)上的数据,结果交替放在\(T_1\)\(T_4\)上,然后重复这个过程,直到所有数据都排序完成。

Definition

  • run: 每组排好序的数据称为一个run
  • pass: 将所有数据读过一遍的称为一个pass

对于上述的例子,需要第一次从\(T_1\)读的一个pass加上下面三个归并的过程,一共有\(1+3=4\)个pass。

对于\(N\)个数据,如果外部内存容量是\(M\),则需要\(1+\lceil \log_2(N/ M) \rceil\)个pass。

K-way Merge

第一个优化方向就是减少工作的趟数,显然如果我们使用 k 路的归并,也就是每次归并 k 条纸带上对应位置的顺串,那么每次合并后顺串长度增加 k 倍,因此加上初始的 1 趟,我们只需要$ 1 + \lceil \log_k(N/M) \rceil $趟即可完成排序,减少了趟数,因此减少了磁带移动的次数,从而减少总时间。这样的算法称为 k 路合并。

k 路合并有一个实现上需要注意的点,因为我们是 k 个顺串要合并,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在 k 个元素中选取最小值放到输出的磁带上,这个操作可以使用优先队列来实现。

Image title
k 路合并

Key-point

对于k路合并,需要\(2k\)个tape。

多相合并

为了优化多路合并对于磁带数的成本,我们考虑多相合并,这种方法对于多路合并的磁带成本可以从\(2k\)减少到\(k+1\)

首先,假设我们有三个磁带,使用2-way merge:

Image title
均分

设有三盘磁带\(T_1、T_2\)\(T_3\)。在\(T_1\)上有一个输入文件,它将产生\(34\)个顺串(run)。我们可以选择在\(T_2\)\(T_3\)的每一盘磁带中放入\(17\)个顺串。然后,将结果合并到\(T_1\)上,得到一盘有\(17\)个顺串的磁带。由于所有的顺串都在一盘磁带上,因此我们必须将其中的一些顺串放到\(T_2\)上以进行另一次合并。合并的逻辑是将前\(8\)个顺串从\(T_1\)拷贝到\(T_2\)并进行合并。这样做的结果是,每次合并都需要额外的复制工作,而复制也需要磁头的移动,这是一项昂贵的操作,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好。如果我们继续完成所有步骤,我们会发现总共需要\(1\)次初始操作\(+6\)次合并工作,外加\(5\)次复制操作,This sucks.

Image title
不均分

另一种选择是把原始的 \(34\)个顺串不均衡地分成两份。设我们把\(21\)个顺串放到\(T_2\)上,而把\(13\)个顺串放到\(T_3\)上。然后,在\(T_3\)用完之前将\(13\)个顺串合并到\(T_1\)上。然后我们可以将具有\(13\)个顺串的\(T_1\)\(8\)个顺串的\(T_2\)合并到\(T_3\)上。此时,我们合并\(8\)个顺串直到\(T_2\)用完为止,这样,在\(T_1\)上将留下\(5\)个顺串,而在\(T_3\)上则有\(8\)个顺串。然后,我们再合并\(T_1\)\(T_3\),等等,直到合并结束。

详细过程

Image title
2
Image title
3
Image title
4
Image title
5
Image title
6

最后使用了\(1+7=8\)个pass。

事实上,我们给出的最初 21 + 13 的分配是最优的,否则都可能出现上面的需要复制或者有长短不对齐导致浪费的情况。如果顺串的个数是一个斐波那契数 \( F_n \),那么分配这些顺串最好的方式是把它们分裂成两个斐波那契数 \( F_{n-1} \)\( F_{n-2} \)。否则,为了将顺串的个数补足成一个斐波那契数就必须用一些哑顺串(dummy run)来填补磁带。

将上述算法应用到k-way merge,则需要k阶斐波那契数。

定义为

\[ F^{(k)}(n) = F^{(k)}(n-1) + F^{(k)}(n-2) + \cdots + F^{(k)}(n-k) \]

\[ F^{(k)}(0) = F^{(k)}(1) = \cdots = F^{(k)}(k-2) = 0, F^{(k)}(k-1) = 1 \]

经过第一个pass之后,k+1个tape的结构如下

\[ \begin{align*} tape1: & \quad F^{(k)}(n-1) + F^{(k)}(n-2) + \cdots + F^{(k)}(n-k+1) + F^{(k)}(n-k) \\ tape2: & \quad F^{(k)}(n-1) + F^{(k)}(n-2) + \cdots + F^{(k)}(n-k+1) \\ & \quad \vdots \\ tapek: & \quad F^{(k)}(n-1) \\ tapek+1: & \quad 0 \end{align*} \]

然后合并1-k个tape,结果放在tapek+1上,结果如下

\[ \begin{align*} tape1: & \quad F^{(k)}(n-2) + F^{(k)}(n-3) + \cdots + F^{(k)}(n-k) \\ tape2: & \quad F^{(k)}(n-2) + F^{(k)}(n-3) + \cdots + F^{(k)}(n-k+1) \\ & \quad \vdots \\ tape k: & \quad 0 \\ tape k+1: & \quad F^{(k)}(n-1) = F^{(k)}(n-2) + F^{(k)}(n-3) + \cdots + F^{(k)}(n-k-1) \end{align*} \]

此时我们的顺串个数分布与之前的是类似的,只是下标减了 1,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合并除磁带 k 外每个磁带的前 \( F^{(k)}(n-2) \) 个顺串,将合并后的结果放到磁带 k 上,以此类推,直到顺串个数为 1,此时我们就完成了排序。

缓存并行处理(copy from wyy's Handout)

在实现外部排序时,我们通常会分块读取数据,而不是每次比较后立即将一个元素写入磁盘。这样做会导致每次比较后都需要等待磁盘处理,耗费大量时间。在2路合并中,内存应划分为2个输入缓存区和1个输出缓存区。输入缓存区用于存放从磁盘读取的数据,两个输入缓存区的数据比较后,结果暂存于输出缓存区。当输出缓存区满时,再一次性写入磁盘。

然而,这种实现仍有问题:当输出缓存区写回磁盘时,内存中的操作会暂停。为解决此问题,我们将输出缓存区拆分为两个。当一个缓存区满并写回磁盘时,另一个缓存区继续接收数据,实现并行处理——一个在内存中操作,另一个进行I/O交互。

输入缓存区也类似。如果只有2个输入缓存区,当数据比较完时,我们必须等待新数据从磁盘读入。因此,我们将其进一步划分为4个输入缓存区。当两个缓存区的数据正在比较时,另外两个缓存区可以并行读取新数据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k路合并中,尽管趟数减少,但k过高并不一定更优。根据前述讨论,内存应划分为\(2k\)个输入缓存区和\(2\)个输出缓存区。当k很大时,输入缓存区被划分得很细,单次读取的数据量减少(即块大小降低),导致I/O操作增多。因此,尽管趟数减少降低了I/O成本,但并不一定更优。最优的k值与具体的硬件配置有关。

Note

划分为\(2k\)个输入缓存区和\(2\)个输出缓存区是因为需要\(k+1\)个tapes, \(k\) 个输入, \(1\)个输出, 然后为了一直工作,需要double buffer;

替换选择(replacement selection)